【導語】100年前撒下的紅色火種,已在沉沉暗夜中成功燎原。鐮刀錘頭下凝聚起的優秀中華兒女前仆后繼,帶領著人民奔向幸福。中國共產黨,你是燈塔,是旗幟,是帶領人民戰勝一切困難險阻的主心骨。5·12震后恢復重建,我市有一批學校依靠“特殊黨費”援建實現重建提升,感黨恩、跟黨走,成為這些校園文化的主旋律。今天起,《天天800》欄目推出系列報道《我們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七一”》,看紅色基因如何在校園傳承。今天第一期節目,我們來關注北川七一職中的感恩奮進路。 【正文】聽聞師傅最近獲得“北川工匠”的榮譽稱號,北川七一職業中學2019屆畢業生侯國富,專程回到學校表達祝賀。 【現場】(畢業生侯國富送花給班主任)祝賀 謝謝 【正文】侯國富曾是學校建檔立卡的貧困生,在校三年學費全免。在老師的培育指導下,他曾連續兩年在全國中職技能大賽中獲得車身涂裝項目二等獎,這也幫助他免試進入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攻讀大學。為此,侯國富對學校心懷感激。 【同期聲】北川七一職中2019屆畢業生 侯國富 (你覺得學校帶給你最大的是什么?)帶給我最大的可能是溫暖吧 給我一個大家庭 它是一種力量 我也是憑著這種力量順利進入大學 這個力量也在我今后的時光里幫助著我去奮斗前行。 【正文】感恩,這是侯國富的奮斗原動力,也是北川七一職中以“七一”命名的初衷。 【正文】時間回到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北川職業中學遭受重創。 【同期聲】北川七一職中副校長 熊元武 全校遇難師生達到109人 所有的經濟損失達到3600萬元 災情牽動了黨中央和國務院 當時立即做出決定 用特殊黨費對我們學校進行異地重建 總共用特殊黨費9923萬元 (學校)是全國特殊黨費用于災后重建的最大的單體項目 【正文】在特殊黨費的幫助下,學校重建工作迅速展開。新校舍于2010年8月31日順利落成。 【同期聲】北川七一職中副校長 熊元武 在新學校即將落成的時候 李源潮部長(時任)還為我們來了一封親筆信 他勉勵我們聽黨的話 努力學習 健康成長 立志成才 回報祖國 【正文】銘記黨恩,學校定名為“北川羌族自治縣七一職業中學”,自此,開啟了一段感恩奮進的旅程。 【正文】劉忠菊本是數學教育專業出身,新學校建成后,師資力量需要補充,劉忠菊轉向鉗工教學。 【同期聲】北川七一職業中學鉗工技師 劉忠菊 因為我們學校是全國共產黨員援建的學校 服從組織的安排 自己就是再困難也得上 【正文】為了掌握好相關技能,劉忠菊常常把自己一個人關進實訓室里進行訓練。有一次,由于操作不當,一個小零件飛出打傷劉忠菊的右眼,疼痛讓她幾乎哭出聲來。 【同期聲】北川七一職業中學鉗工技師 劉忠菊 我覺得很自卑 就是覺得一個老師你這個樣子 怎么去把你的學生帶好 【正文】痛定思痛。劉忠菊更加努力,她向全國鉗工技能大師游宏建拜師學藝,虛心求教,并主動要求參加各級教師教學能力大賽、各類培訓,下企業、跟崗鍛煉…… 【正文】很快,劉忠菊成長為一名真正的鉗工技師。通過繼續努力,她又成為四川省技能大賽裁判員、技能鑒定考評員,并領辦一個“技能大師工作室”,她所帶的學生更是在國省職業技能大賽中,獲獎無數。 【同期聲】北川七一職業中學鉗工技師 劉忠菊 其實我最大的動力還是我的學生 他們都出類拔萃 都是很優秀的 其實就更助推了我 必須堅持 就這樣一步步走下去 為我們當地培養更多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讓更多的老百姓的孩子揚眉吐氣走出去 【正文】除了強化師資,為學生提供更好教學外,學校還立足民族地區辦學特色,積極搭建平臺,讓學生們更加團結向上。 【正文】每天,一到上午10:30的課間休息時段,全校13個少數民族的學生都會相聚在學校專設的民族大舞臺,用各式舞蹈傳遞歡樂。 【同期聲】北川七一職中學生 四郎曲正 讓我們的少數民族越來越團結 越來越融入這里面 有一種家的溫馨 【同期聲】北川七一職中副校長 付紅梅 希望用民族大舞臺 讓他們能夠在這個平臺上找到自信 能夠為自己的未來 看到自己的希望 然后回到他們的家鄉去建設家鄉 為我們的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正文】享受著特殊黨費援建帶來的良好學習環境,學生們也用自己的行動回報學校,回報社會。設立愛心超市,募捐資金幫助貧困學生;參加志愿服務,將學到的技能教授給學弟學妹······ 【正文】13年來,由特殊黨費援建的北川“七一”職業中學感恩于心,更感恩于行。通過全力打造“紅色校園、感恩校園、品牌校園”,學校在增強學生學習動力的同時,扎實開展好學生技能教育,讓學生滿懷信心走出社會,以實際行動報效祖國。截止目前,北川“七一”職業中學已為國家輸出數以萬計的專業技術人才。 【同期聲】北川七一職中副校長 熊元武 在建黨百年之際 我們將繼續以實際行動感黨恩 跟黨走 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突出人才培養質量 提升教師教育教學水平 將學校建設成為民族地區特色鮮明的現代化職業學校 【編后】從本周開始,我臺多檔新聞欄目和新媒體平臺都將推出《我們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七一”》系列報道,這組報道,我們將和大家一起走近北川、安州、三臺、平武境內的8所被納入“特殊黨費”援建項目的“七一”學校,去了解他們的紅色校園文化,抗震救災的偉大精神。 ?互動:紅色基因代代傳 網友 靜心 讓學生滿懷信心走出社會,以實際行動報效祖國,為北川“七一”職業中學點贊! 網友 幸福的大胡 長在紅旗下,建功新時代,愿這些“七一”學校的孩子們好好學習,回報社會。 網友 不二 “七一” 這是我聽過最好聽的學校名字,感恩黨,傳承黨的光輝,這是為黨的百年誕辰最好的獻禮。 【編后】心有所信,方能行遠。建黨百年之際,在我們的七一學校里,讓我們看到紅色基因代代傳承,愛國主義的種子播撒進了孩子們的心靈。我們相信在全社會的共同關愛下,一株株向陽生長的幼苗,必將成為新時代的棟梁之材。